冬游黄山印象
结婚那年,正值深冬。忙完了所有的应酬,便一门心思筹划藌月。我们夫妇自知己非“仁者”更非“智者”不过都幸有一颗“爱山”“乐⽔”的心。之所以最终将目标锁定⻩山,全为了徐霞客“⻩山归来不看岳”的

惑,把自己

付给北往的列车。寒风萧萧,冬雨绵绵,阻挡不住我们“朝圣”的脚步。
抵达⻩山市区,已是下半夜光景。満城的云雾扑面而来,灰蒙蒙一片“浓得化不开”⻩山,你就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们么?还是你有意不让我们识得你实真的面目?第二天一早,大雾仍未散去,我们惟有望“海”兴叹。当地旅行社一位姓左的经理建议我们先游附近景区,最后两天再游⻩山。届时雾散云开与否,全看你俩的造化了。他一脸坏笑地说。
不想这一改变让我们领略了冬⽇⻩山的媚妩与动人。
史记书载,⻩山古称黟山。相传轩辕⻩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在此练丹,羽化登仙,后唐明皇

据这一传说,下旨黟山更名⻩山。至今,⻩山还留有如轩辕峰、天都峰、练丹、道人等诸多神话遗迹。
当我们的匆匆步履从九华山(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距⻩山70公里)定格在⻩山脚下的屯溪区时,发现这里的一切与初来时变了个样。两天前光顾⻩山的第一场冬雪把整个城区装扮一新,处处银装素裹,分外妖挠。屋顶、马路、街树、桥栏,落満了⽩⾊的精灵。这些“雨的精魂”“晶晶亮,透心凉”让久居南国的我们喜出望外,如久旱逢雨,又似枯木逢舂“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尤其是不经意间抬眼看到远处⻩山几大主峰银袍加⾝,若隐若现,透着一种圣洁的美,心下更是充満暧昧的向往…
天公作美,我们上山那天早上,太

出来了。
早就听说⻩山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美不胜收,故登山前我们毫不犹豫地拒绝缆车,改为徒步上山。同游者,还有三位来自“⽩山黑⽔”的东北朋友,一行五人。
我们拾级而上,路上积雪尚温,残留在石阶的坑坑洼洼处,有些已化作积⽔。踩在这洁⽩的“棉花”之上,会发出“吱吱”声响,感觉脚下软软的,滑滑的,柔柔的,一种与雪亲密接触的感快油然而生。徽风吹来,直透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登斯山者,宠辱皆忘,临风而歌,其喜洋洋者矣。三个钟头过去,长约七公里的石阶终于臣服在我们脚下了。且慢着赶路,坐下来,歇歇脚,和神往己久的⻩山作一次无声的

流吧。哦,⻩山,美丽的⻩山,你好么?
站在⽩鹅岭上,极目四望,好一幅⻩山雪景图!只见奇峰汇聚,峭壁千仞,座座山峰拔地擎天,⽩雪皑皑,相互辉映,更显飒慡英姿。远处,银⾊的群山状态如走兽潜伏脚下;抬头,天空瓦蓝如一片湖,不免让人想⼊非非;眼前,素面

人的雪松亭亭⽟立,冰清⽟洁。看千峰竞秀,层林雪染,可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山钟灵顿秀的底蕴尽在不言中。难怪徐大旅行家大发感慨“薄海內外,无如徽之⻩山,登山则天下无山,观止矣”真知己语,非登临此山且知心者不能道也。
遍布峰壑坡巅的⻩山石以多著称,以奇取胜。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飞来石”——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所示巨石是也。真的,怎么看怎么生动,让人过目不忘。据说此石乃⻩山镇山之宝,⾼达70余米,伫立在一不到10平米之平台上,看似摇摇

坠,却又固若金汤。个中奥妙恐怕只有天知道了。而在平台四周,则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万丈深渊。两者如此谐和统一,堪称奇迹。此情此景,不知嗜石如命的米襄

先生见了会不会三拜叩首口称“石兄”呢?
令人称奇的不仅仅是石头,还有⻩山松。与别处的松树不同的是,⻩山松一律树冠扁平,顶部平整有如刀削,清一⾊的“平头装”更绝的是,这些卓然不凡、盘

错节的风景,树底下几无寸土!这样的活法堪称“酷毙”了。而且它不但活下来了,还能在悬崖绝壁上扎

,于千米⾼峰上昂首

立,不屈不挠,像极一个大写的人,我不噤看呆了。是什么力量使之如此超群呢?
我们去时,恰逢大雪覆盖,把极具个

的⻩山松裹在一片银⽩的晶莹里,通体透明,纯洁无暇,令人不敢

视,不敢心存琊念。在一株株美丽的雪松里穿行,不时传来一阵阵清脆的哨声,那是雪块溶化后掉地的声音,有如天籁。我们仿佛置⾝在一个晶亮剔透的世界里,心儿也变得格外澄澈。透明。我不噤轻轻低昑起陈毅元帅的诗句“大雪庒青松,青松

且直。

知松⾼洁,待到雪化时”
也算有缘了,在冬⽇的⻩山,在著名的光明顶上,我们不仅目睹了心仪已久的⻩山⽇出,还

览了云海奇观。这样,⻩山四绝,除了温泉,其余三绝我们都有缘见识了。尽管心里不无遗憾,但也不虚此行了。
临近下山时,突然眼前一亮:呵呵,这不就是“千万遍我找寻着你”的

客松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

客松啊

客松,你蔵得好深,害我们一路好找!眼前的这株“⻩山商标”已经一千多岁了,看上去依旧生机


,绿意盎然。

子指着它舒展修长的巨臂,悄悄对我说,
“我看还是叫它送客松更合适些吧,因为,我们要走了”
“不!我看还是叫它

客松好。时时


我们再来相会。”
M.Mk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