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不够吃
1970年5月,一批天津知识青年到山西晋东南地区某县某村(时称生产队)揷队。当时生产队一个整劳力一年的口粮为250斤⽑粮,每出一个工可补助4两⽑粮,按每天一个工算,每月30个工,一年下来満打満算才能补助120来斤⽑粮(抛去

雨天,出不够工)。家家户户温

无以为继,老百姓生活极其贫困。
按照县里的政策,知识青年则能享受到特殊照顾:每人每月可在大队粮库领到45斤⽑粮(⽟米粒、小麦、⾕子各15斤,加工成成品粮后,剩下不到40斤)。当地老百姓羡慕得要命,要知道他们一年下来每人才能分到7斤小麦。这7斤小麦对他们来说简直珍贵无比,除非过年和招待贵客,平时是绝不舍得吃的!在那个物质极度紧缺的年代里,除了这点粮食,蔬菜、食油、蛋、⾁对农村老百姓来说,

本就是天方夜潭,不要说吃了,一年到头都很难见上(

本无处可以买到)一点。家家在锅里撒把盐,用筷子在油瓶里蘸点蓖⿇油,放进能照得见人影的稀粥里,最多在粥里煮几块地瓜蛋(土⾖),就是百姓们的家常便饭了。知青们都是些十七、八岁的年青后生,每天⼲着繁重的超強度的体力活,单靠这40斤都不到的成品粮也是填不

肚子的。女生还好说,男生每月都得让家里邮来十几斤国全粮票才勉強过得去。
8月份,天津市⾰委组织慰问团来山西慰问。本县慰问组由一名工人代表和一名天津驻军代表组成。一见面先是歌颂祖国形势一片大好,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在发生⽇新月异的新变化,举国上下战天斗地,大⼲快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要到来了…云云。灌完政治米汤后,问知青们有什么困难。这一问不要紧,知青们七嘴八⾆诉起苦来:不仅吃不上菜,连饭都吃不

。还得让家里寄粮票…工人代表半天没吭气,军代表毫不迟疑地抬⾼嗓门教导说:“这个问题太好办了,粮食不够吃,你们可以养口猪嘛”!
知青们一片哗然。
M.mK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