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南河正名及其他
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那就是马识途等众多成都文化学者给府政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为府南河正名。其目的大概是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锦江被改名为府南河,而导致原本文化底蕴丰富的一条历史名河几乎快被后人所遗忘,现在必须要把这个名字改正过来。其实仔细想想也十分有趣,国中人大抵有这个爱好,喜

把名字改来改去,结果改到最后反而把一些原本可以传承下来的东西都删除掉了。然后再大声嚷嚷自己没有文化底蕴,或是其他什么论调,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是不成立的,或是很荒谬的。
惨遭改名的不止是地名,在国中大学合并的那几年,确实有很多大学也深受其害。且不说把一些三流学校兼并到一流大学里面去。仅单单只是名字来说,就被改得莫名其妙。除了南开北大清华复旦等等之外,其余的一些专门学校都被改得面目全非,或是把一些已经消失多年的历史名校的名字強加到一些三流学校头上。很多所谓的学者们喜

嚷嚷国中没有长舂藤名校那样的超一流大学,但是国中很多大学的历史说起来也比那些长舂藤大学短不到哪里去。但是别人一个哈佛大学的招牌可以扛几百年,可是轮到咱们国中,最多也就几十年光

,然后就被改得面目全非。当年大学的影子现在一点也寻不到了。但是那些大学里出来的一些文化流氓却偏偏说国中的大学没有文化底蕴,一个大学最多几十年历史。但是现在大学的网站又出现一个极端,纷纷给自己的大学追

溯源,什么书院什么学堂之类的又被拿了出来。难道现代人还能够接受那种在历史书上才可以看到的名字?
名字只是形式,本质才是內容。这个说法拿到报业里面又是另一番景象。国中的报业在一个世纪以前的世界上还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可是随着所谓的报业集团重组却又把一些曾经的名字“与时俱进”的修改了一番。一些和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齐名的世界名报在那个时间也写进了历史,到头来只剩下面目全非的文汇报和底蕴仅存的大公报。大学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象征,报纸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连大学和报纸都不能传承文化,一条小小的河流又能够有多大的力量?
说到最后,我突然想起了还有一个让我噴饭的东西。那就是现在最时兴的中超联赛,曾经的省队比赛改成了甲A联赛,现在又改称中超。且不说比赛的名字几年改一次,里面的俱乐部名字也是一年改三次。从当初的京北国安海上申花大连万达改到现在都不知是什么球队。别人一个拜仁慕尼黑皇家马德里就能扛一百多年,而我们的海上申花不到几年的时间就花落舂泥。由此可知胡适先生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除了历史之外,更多的东西在我们的手里面变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要心⾎来嘲,没有什么不能修改打扮的。
圣经说过,人如其名。马克思也说过,形式反映內容。既然无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都持这种意见,窃以为,那些能够代表一些实质

的东西,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改得好。
M.MkUXs.Com